中政建研
24小时服务咨询:17784154872 咨询电话:17784154872
首页
  1. 首页
  2. 新闻动态 > 实时政要 >
  3. 内容

黔南州全面推动小城镇建设提质升级 诗意栖居 向美而生

2020-07-27 14:53:00 浏览次数:1554 

文章来源: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9月18日,《贵州日报》08版整版刊登《黔南州全面推动小城镇建设提质升级 诗意栖居 向美而生》,全文如下:

一画开天,笔墨传神。初秋的黔南大地,一座座小城镇星罗棋布。 

卡蒲的毛南风情魅力无穷,猴场的红色旅游熠熠生辉,昌明国际陆港正在形成,一首“好花红”唱响幸福生活……

坐拥优秀的生态底色,再通过文脉乡愁的挖掘将“基因”优势发挥到极致,这些用匠心铸成的靓丽小城镇,如同一颗颗明珠,流光溢彩。

这是一份属于黔南的答卷——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黔南州将小城镇建设作为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重要载体,大力培育发展重点镇,加快特色小镇建设。以2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动全州小城镇建设提质升级,高标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人们能够诗意栖居向美而生……

2012年8月,“转折之城”遵义,开启了贵州小城镇建设的“小城大业”;

2018年9月,“生态之州”黔南,全省第七届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磅礴启幕;

五年砥砺,蓝图终现;

城镇蝶变,悄然开启!

根据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5个100工程”中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安排部署,2012年以来,黔南州在省定12个示范小城镇基础上,自我加压,增加8个镇(乡)组成了20个示范小城镇。经过大力培育,8个镇(乡)中有5个晋升到全省示范小城镇名录中。

以这20个示范小城镇为引领,黔南州立足山地特点,彰显民族特征,突出绿色发展,精心打造了一批产业定位清晰、文化内涵丰富、功能配套完善的小城镇,进一步推动了全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

政策引领

城镇化路径愈发清晰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小城镇工作有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在新型城镇化推进实践中,战略规划路径清晰是黔南州的重要特点。

黔南州明确了州域城镇化发展战略与路径,结合其“一圈两翼”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统筹空间、人文、功能和生态发展,进一步构建以州府所在地都匀为龙头,11个县(市)中心城镇为支撑,建制镇为骨架,乡政府所在地和人口聚集村为补充的山区城镇体系,全面推进全州城镇化进程。

五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26.4平方公里增加到18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36.5%提高到50.5%,棚户区改造顺利推进,20个城市综合体、20个示范小城镇初具规模——

都匀、独山、三都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贵定、福泉、龙里列为全省小城镇整县推进示范县;

贵定昌明、惠水好花红列为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

瓮安猴场列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城镇;

……

九层之台,始于累土。

黔南州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发展,把管理和规划同步谋划。成立了由州委书记唐德智任召集人、州长吴胜华任副召集人的黔南州重点示范小城镇建设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全州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先后出台《黔南州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黔南州做强都匀、做优县城、做特乡镇、做美村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18)》、《黔南州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发展规划》等配套政策措施。目前,全州各示范小城镇均已完成镇区规划编制工作。

5年来,20个示范小城镇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与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融合发展,生产总值累计完成734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财政收入达42亿元,增长2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565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46元。小城镇发展活力增强,实力显著提升。

采访中记者感知,黔南这片热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规划编制、民生就业、产镇融合、机制创新等,每一步都在为未来之城夯实根基,这也是黔南州新型城镇化成长壮大最原始的细胞。

特色为重

小城镇发展美美与共

这里是黔南。

三月毛尖跳舞,九月刺梨弯腰。

这里有“中国天眼”,是地球上看得最远的地方;这里是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被盛赞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山绿、路通、村靓、民富、百姓乐。

黔南州紧紧结合各地特色优势资源,统筹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贸易、人流物流、产业支撑、资源要素等多种因素,准确定位每一个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使小城镇能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乡村与城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贵定县盘江镇,每年二三月份,遍地金黄色的油菜花和漫山遍野的白色李花竞相盛开,形成秀美绝伦的“金海雪山”景色,成功打造“金海雪山”旅游品牌,通过村镇联动乡村旅游逐步兴起,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小镇。

“奢香夫人行居”“傅玉书故居”“草塘安抚司署”“戕河古治”“红军干部团修养连旧址”……猴场镇通过精心打造,展示千年古邑的厚重历史文化,成为秀甲黔中的精品旅游胜地,实现旅游业较快发展,2017年全镇共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亿元。

惠水县好花红镇保护和传承布依村寨建筑特色,确定“黑瓦、白墙、灰边、挑檐”的建设风格,在诗画美景中迎来一批批中外游客。乡村旅游还加大农村电商,使当地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好花红镇疱汤农家乐餐馆老板王科国告诉记者,随着小城镇建设推进,当地旅游业风生水起,他的生意现在越来越好。

……

这一个个生动的建设实践,都是黔南州小城镇发展的真实缩影。

黔南小城镇,“特色”很明显。

根据多山地特色,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引导城镇聚集;根据多民族特色,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形成具有标识性的建筑符号,并运用到城镇建设之中;根据好生态特色,从粗放城镇扩张模式向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精细增长转变,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都匀市依托毛尖茶产业品牌,连续举办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生态产业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如今,茶旅一体的毛尖小镇已声名在外。

产镇融合

小城镇带动实体经济

从贵阳北站坐高铁,到达贵定县昌明镇的高铁站只需34分钟。车站对面,是即将投入使用的“老干妈”油脂辣椒产业园。这座拟建设用地2000亩、计划投资11亿元的产业园正在为完成全部建设目标而紧锣密鼓的施工中。

“产业,是一个城市的躯干。”昌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贵定县昌明镇党委书记黎琨告诉记者,凭借特殊的地理区域优势,昌明镇汇聚了一大批重量级企业。如今,昌明镇产业园区以机械加工、电子设备为主,落户企业21个,签约资金35.11亿元,到位资金7.29亿元,带动劳动力就地转移超过5000人。

近年来,昌明镇在全省示范小城镇排名中一直稳居前十。昔日只有几千人的无名小镇,变成交通四通八达、产业集聚上万人的知名大镇,一路走来激荡的是昌明一路高歌推进小城镇发展的豪情。 

为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推动城镇与产业互动并进,黔南州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做强小城镇实体经济,演绎小城镇美丽蜕变新篇章。

全省示范小城镇之一的罗甸县边阳镇,通过把毗邻的栗木乡、罗沙乡、董王乡和交砚乡四个乡镇聚指成拳合并为大边阳镇,建起了产业园区,引进18个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集镇中心区域25.26平方公里功能区规划编制,一座以工业为支撑的现代化新城镇正拔地而起。

惠水县百鸟河数字小镇围绕“一镇七村”产业布局,四年来成功引进瑞和集团、中国网库等5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HTC、北斗时空等20余家企业正式运营。截至2018年8月,百鸟河数字小镇累计完成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近20亿元。

近年来,黔南州积极探索“小城镇+”发展模式,要求辖区内106个乡镇明确未来5年内发展的主导产业,推进“小城镇+产业”、“小城镇+园区”、“小城镇+景区”、“小城镇+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模式。建成了贵定昌明、独山麻尾、福泉牛场等一批工矿贸易型小城镇,惠水好花红、贵定盘江、瓮安猴场等一批乡村旅游型小城镇,平塘卡蒲等一批民族风情型小城镇和荔波甲良等一批生态保护型小城镇,基本形成“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产城景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

截至2018年8月,20个示范小城镇新增小微企业731家,拥有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401家,实现旅游产值155亿元,新增就业人口5.5万人。

创新机制

小城镇管理行稳致远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探索具有黔南特色的山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更离不开改革得力和机制创新。

黔南州从土地、户籍、金融、扶贫等领域深化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变革,消除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城乡差别,特别是消除依附于户籍等原有体制上的不公平权益,砍掉农民进城门槛,创造劳动力流动和商贸流通的便捷环境。

在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过程中,黔南州出台户籍制度改革“1+N”配套政策,落实“人地钱”等配套改革措施,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居住证制度,与异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改革就业创业机制,让农民进城进镇后稳得住、能发展。 

在提高乡镇自主管理能力过程中,黔南州简政放权、扩权强镇,为广大农民释放红利持续“加码”。2013年率先在全省实施乡镇区划调整,积极推行“镇园合一”管理体制,通过给小城镇“松绑”、“开绿灯”,乡镇拥有了更多的决策权和自主权,镇村干部们也带来一个个冒着“热气”的基层探索,让人眼前一亮。

“以前办证需要到处跑,费时又费力,现在所有问题可以一站式解决,太方便了。”正在福泉市牛场镇服务中心办事的张大爷对记者说。

2014年9月,牛场镇正式成为行政事权下放试点,共承接上下级各类行政事权和服务事项481项,开设27个窗口集中办公,采取“一印多模”方式,提供审批、代办、咨询等便民服务,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小城镇三分建、七分管。黔南州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建设和运营。2017年昌明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镇区垃圾、污水处理全部交由社会中介完成。贵定县率先在全州成立了小城镇管理局。

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同时,黔南州正在深入开展“一引领、保两洁、三提升、治七乱”的靓镇提质工程。得益于“天眼核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黔南州的“自选动作”——以平塘克度、罗甸边阳、惠水好花红3个示范小镇为引擎,着力打造项目区内3县8镇39村的村容村貌。小城镇的华丽转身,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老乡返乡创业、就业安家。

如今,小城镇已经成为黔南州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小城镇以路网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8+X”等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414.09亿元,新增镇区道路368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39个、垃圾转运设施138个,大型超市或商业集贸中心299个,增设银行网点258个,新增城镇人口15万。小城镇建设区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五年来扩大了1.2倍。

这是黔南州砥砺前行的缩影,更是黔南人安居乐业的生动写照!

新征程,新跨越。

根据黔南州规划目标,到2020年,全州城镇人口要达到19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左右,年均增长达到1.2%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数据背后发生的变化,是城乡差别、产业结构等不断趋于合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得到更好实现。

信心满满、趋势而动,黔南州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和更意气风发的干劲,奏响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铿锵雄壮交响乐!


链接>>>>>>

黔南州示范小城镇名单

贵定昌明镇、瓮安猴场镇、福泉牛场镇、独山麻尾镇、平塘卡蒲乡、荔波甲良镇、惠水好花红镇、罗甸边阳镇、都匀墨冲镇、平塘克度镇、平塘通州镇、龙里醒狮镇、长顺广顺镇、贵定盘江镇、三都周覃镇、独山基长镇、三都普安镇、瓮安珠藏镇、惠水摆金镇、荔波小七孔镇、独山影山镇。


来源:9月18日《贵州日报》   

编发:林石 审核:袁梦宇  


诚信与创新
关闭
专业鉴定机构
17784154872
房屋鉴定微信咨询

扫一扫
加微信咨询

×

您正在向检测专家团队咨询问题

请选择您要咨询的专业领域:

项目经理会在30分钟内与您取得联系:

填写电话号码
您也可以直接拨打我们的电话:17784154872